close
台北市圓山公園前圓山公園興建於1896年,係台北市第一座公園,最初園內設置噴水池、飛瀑,1915年加以擴建,將原設在植物園內的動物園遷移至圓山公園內,1920年代飼養珍奇鳥獸達360種,與東京、京都、大阪、京城並稱為五大動物園,其後再增設兒童遊樂園,成為1930年代台北市兒童的遊樂場所。兒童遊樂園、圓山公園及動物園與台灣神社,分別位於明治橋之南、北兩端,如圖所示。圖中兩側有白色尖塔之隆起道路為1933年重建的明治橋,為鋼筋混凝土拱橋,是通往台灣神社必經之要道,戰後改名為中山橋,2002年拆除。 (1930年代中期,新高堂書店發行)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林本源庭園山水日治時期,板橋林家花園與霧峰林家花園、鹿港辜家花園並稱為台灣三大林園宅第,尤其是林本源庭園最為突出。不少台灣重要人士、來台視察的日本國內官員均獲邀參觀該庭園。1927年,林家花園首次免費公開,遊客向林家申請後,可憑入場券免費參觀。1935年日本人為了慶祝「始政四十年台灣博覽會」,以林本源庭園作為鄉土館開放給民眾免費參觀,在園內陳列台灣歷史的考古文物,並另設咖啡室,室內有板橋美女服務。圖片為1935年開放時的情景。大池中有人泛舟,池畔有假山及曲折小徑,擠滿許多遊客。(1935年,板橋光畫寫真館發行)明治橋明治橋即台北市中山橋之前身。日治時期,明治橋與台灣神社連成一體,係當時日本人參拜台灣神社必經之道,與「台北橋」並稱為台北兩大橋。該橋歷經兩次修建,最初興築於1901年,鐵製桁架橋,橋面為木造;1912年橋面改為鋼筋混凝土;1933年重建為混凝土拱橋;戰後改名為「中山橋」,2002年為了整頓基隆河而被拆除。本圖為1933年重建之明治橋,全長120公尺,中央為車道,兩側為步道,以花崗岩砌成欄柱,橋上裝置青銅製點燈器的裝飾燈座,技術精妙,結構壯麗。(1930年代發行)淡水河岸與台北橋清代往來於台北淡水河系之內河航運的工具,主要是舢舨和紅頭仔船。其中,紅頭仔船是指一種單桅、專門用來轉運船貨的小型帆船,因其關頭板上「山字頭」的周邊漆上紅色而得名。清末,大型船舶因無法進入新莊、艋舺等河港,往往停泊淡水或大稻埕,再由吃水較淺的紅頭仔船轉運至淡水河岸各處;日治時期,紅頭仔船主要用來搬運建材、砂石,如圖左下方所示。圖片中間之船舶為小型火輪,航行於大稻埕一帶之淡水河岸,用來載運人貨。遠方之鐵橋為建造於1925年的台北橋。(1925至1930年間,赤岡商會發行)
C7E7B8A15F20B5C2
C7E7B8A15F20B5C2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